内容摘要:近年来,许多地市报人压力空前:传统纸媒发行量和广告不断下降,就连前几年还受人追捧的PC端,点击率也在下降。
关键词:长尾;地市媒体;地市;五缘;物缘
作者简介:
近年来,许多地市报人压力空前:传统纸媒发行量和广告不断下降,就连前几年还受人追捧的PC端,点击率也在下降。面对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挑战,许多媒体匆忙应对,从微博、微信到迈开大步建设新媒体,设置融媒体或全媒体中心,全力打造移动客户端,应对措施不断升级。但是,赢利呢?赢利模式在哪里?报社办网,特别是地市报办网,真正赢利的是少数。问题出在哪里?
边缘化与融媒体
打开手机,随便浏览几个地市媒体的微信订阅号或移动客户端,单条新闻阅读数上十万的寥寥无几,上万的也不多,一般都是几千甚至几百。PC端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当然,单纯拿阅读数或点击率来说明地市媒体在移动端和PC端的注意力或影响力,恐怕有失偏颇。但,把阅读数或点击率当做审视所属媒体在互联网上的注意力或影响力的一个窗口,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相信大家都是努力把最好的内容第一时间拿到网上,尽量满足网民的海量需求,同时努力适应网民的阅读习惯,讲究内容的重新生成和呈现。比如:为满足个性需求,提供个性化推送;为满足碎片阅读,推出新闻摘要类的手机报;为了易读悦读,再来个散文化写法……把最好的内容,以最快的时间,用最好的呈现方式,力求让网民有一个好的体验。如此拼命,难道只能换来几千几百甚至几十的阅读数或点击率?要知道,几千几百的阅读数不少私人订阅号都能达到。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说明,这些媒体都被边缘化,被边缘到不能再边缘的地步了。
读者去哪儿了?网民去哪儿了?许多读者成了网民!我们也到了网上,可读者却离开我们。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有个说法:互联网好产品六字法则——刚需、痛点、高频。这对于依旧在“+互联网”以及更进一步正在“互联网+”的新闻人来说,不无裨益。如果传媒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或影响力经济的话,那么,我们的新闻,是否是网民或用户的刚需和痛点?他们是否必须高频率地浏览?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如果不能成为刚性需求,而是成为可有可无的可替代品,那么,它们放在哪里、怎么放,才能产生注意力或影响力?
自媒体、全媒体时代,被边缘化的不只是传统媒体,而是所有弱小的媒体,包括弱小的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渠道的多元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单向传播,使传播更加多元,使传播内容更加丰富,更加优质,也使受众接收信息的成本更为低廉,受众的选择空间更大。被边缘化的媒体,主要原因不是技术的落后和渠道的欠缺,而是内容的单一和粗劣,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和服务。媒体融合和新媒体,主要是改变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等,无法自动生成更优质的内容,无法自动提供更多的服务。“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如果“穷”,新闻不够丰富和精彩,那就增加内容提高质量。如果增加了内容、提高了质量以后,还不行,那得想点别的,不能眼巴巴困在一亩三分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