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感谢《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厚爱,让我开设“问学录”专栏。作为专栏的开篇,请允许我先为专栏取名“问学录”作些说明。
关键词:创新;家规;家风;童兵;话题
作者简介:
感谢《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厚爱,让我开设“问学录”专栏。作为专栏的开篇,请允许我先为专栏取名“问学录”作些说明。
一般说,学术学术,先有术后有学。这首先是因为,学是从术而来的,术是学的基础,是学的对象,而学是术的深化,是术的抽象和提升。有了丈量术,方有后来的算术。先有炼丹术、冶炼术,而后才有化学。新闻学也如此,先有报刊之出版,才有报学、新闻学乃至今天的新闻传播学。其次是因为,在现实生活里,学和术是有分工的。梁启超说过,学也者,观察事物而以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拿新闻学术界和新闻业务界来说,前者的重点是探讨新闻传播规律,将业界的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而后者的责任则是根据和运用新闻传播规律去发现新闻、传递新闻,并不断提升新闻传播的广度、深度和效度。
按理说,新闻学术界和新闻业务界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两翼,学界和业界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事业发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共同提高。但遗憾的是,理论和实践经常脱节。为此,需要双方一起努力,学界要向业界学习,业界也要向学界学习。“问学录”的专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的。
孔子曰:“子入太庙,每事问。”陶行知说:“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汉代王充讲得更透彻:“问事弥多,而见弥博。”这些,便是“问学录”的追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别人的真知灼见学习,都要好学力行,弄懂自己不懂的东西,要善于“问学”。
新闻传播第一线的工作者,每天都贡献着自己的业绩,创造着新的经验。然后,学界才有可能以这些业绩和经验为对象,进行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所以,学界向业界请教,是理论研究的前提。我虽然也当过近10年记者和编辑,但那是30多年之前的事了。现在的新闻事业,比之“文革”期间,比之改革开放之初,不知要丰富多少,繁荣多少!坚持向业界学习,向一线的新闻创新者请教,既是提升理论自觉的必需,也是学界永恒的功课。
我想把中央电视台(下简称央视)春节期间展开的家规家风报道作为此专栏开篇的话题。我以为这组报道很好地回答了一个新闻界经常思考的问题:新闻创新,路在何方?